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

什麼是SRI?

文章來源:綠色和平

SRI是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(水稻強化栽培系統)的簡稱:是一種以生態農業方法,改變管理作物、土壤、水分與養分,以增加水稻田的產量。SRI是1980年代起源於馬達加斯加,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為了在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情況下,增加農民產量所提出的綜合性方法。SRI的耕作原則為藉由有效減少水稻數量,改善土質條件,依根部與植株發展管理灌溉方式,進而使水稻生長健旺。

SRI的原則包括:

一、秧苗移植
-幼株:於葉齡2.5~4.5葉,通常是秧齡12~18天。
-小心迅速:從苗床取秧後保護秧苗根部,小心帶土淺栽,減少移植的損傷。
-單株:改變從前三四株一穴的作法,改採每穴一株,避免根部競爭,使植栽根系發達,能更好地從土壤中吸取養分。
-寬株距:生長空間大,增進根部和地上部的生長。
-方形穴盤苗:使用播種土,以及至少25公分*25公分的穴盤。

二、土壤
豐富的有機質可改善土壤結構、保肥力與保水力,更利於微生物繁殖。

三、水分
稻株生長期間維持最低限度的田水。保持淺水的狀態約1-2 公分,接著乾田直到可以看見土壤裂紋,增加土壤通氣性,促進稻根向下生長。這時再引進一層淺水層。開花期間繼續保持一層薄薄的水,在結穗期乾濕交替,水稻收穫前2-3週前排水。這種方法被稱為“間歇灌溉”或“乾濕交替灌溉”。依據不同的土壤與氣候環境條件,有些農民每晚灌溉,有些農民則讓田自然乾燥3-8天。

四、營養
有機質可增加土壤的肥力,釋放植物所需之營養元素。此外,土壤能有更好的保肥性,在作物需要時釋放養分

五、雜草管理
在沒有水淹的情況下,雜草長得特別茂盛,最好在初期就加強管理。通常在秧苗移植十天後,使用一個簡單、低成本、機械化的除草機。最好每隔7-10天重複,直到葉冠閉合(最多重覆4次)。除草機具多項功能與效益:
-將雜草犁入土壤作為堆肥,養份又可回到土壤中。
-提供淺層耕作,增加土壤的通氣性。
-修剪根系,刺激根部生長
-混合水分和有機質可增加表土肥力,除草1~2天後,植物恢復綠意盎然。
-在田間重新分配水分,藉持續的翻動田地,減少水分在低勢地區造成的缺氧環境。使用除草機可改善單一的田間環境,創造統一的植株間距,進而增加產量

SRI栽種方法在超過45個國家實踐證明可行性及效益,其概念與方法逐步推行到水稻以外的其他作物,如小麥、甘蔗、苔麩(teff),兼具增加產量與經濟效益:
-產量增加 50 % ~ 100 % 以上
-最多可減少 90% 的種子量
-最多可減少 50% 灌溉用水


(圖一)
越南SRI稻田(photo by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,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, Vietnam)




(圖二)
SRI 稻田 (左) 與 慣行稻田(右) – photo by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,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, Vietnam

參考及延伸資料:
http://www.tech-food.com/kndata/1019/0039528.htm 
http://www.csa.tw/aboutCSA04-1.html
http://sri.ciifad.cornell.edu/countries/china/cnciadchinese05.pdf
稻種原演化與環境適應性。郭益全,范明仁。
土壤肥力與作物營養管理概說。莊愷瑋。國立嘉義大學農藝學系副教授。http://sri.ciifad.cornell.edu/index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